榕港澳台青少年探索福州中轴线

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5-07-24 04:58:48 来源: 原创

  中新社福州7月23日电 (记者 闫旭)“从镇海楼到冶山春秋园,从烟台山的中西合璧建筑到闽江边的古今交融,我对探寻福州中轴线文化充满期待。”来自台湾的中学生陈云晞23日在福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。

  当天,“解码闽都中轴 同心同梦同行”2025年福州市榕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夏令营走进三坊七巷,实操体验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。

7月23日,“解码闽都中轴 同心同梦同行”2025年福州市榕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夏令营走进三坊七巷,实操体验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。图为营员们正在展示亲手制作的漆葫芦。 中新社记者 闫旭 摄

  此次夏令营由福州市海外联谊会、福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、香港青禾基金会主办,为期七天,共吸引了来自榕港澳台地区的80余名青少年学子参加。

  福州中轴线承载着2200余年建城史,南北长约6630米,串联镇海楼、冶山春秋园、三坊七巷、上下杭等,跨闽江后抵达烟台山,形成福州历史文化信息最密集区域。本次研学夏令营带领学子们以Citywalk的方式沿福州中轴线触摸历史印记、体验文化传承。

7月22日,参加“解码闽都中轴 同心同梦同行”2025年福州市榕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夏令营的学子们走进冶山春秋园探访。 中新社记者 闫旭 摄

  陈云晞觉得这是一次很新奇的体验。她的父亲是祖籍福清的香港人,她说,看着身边来自四地的伙伴,仿佛听见“同根同源”的心跳。“福州老话说‘七溜八溜,不离虎纠’,‘不离’的是文化里的牵挂,也是血脉里的联结。”

  “这次研学让我对福州‘三山两塔一江’的城市空间格局有了更直观的概念,想不到古人会有这样的营城智慧。”来自香港保良局何荫棠中学的张诗琪说,福州城市中轴线不仅是地理与建筑的脉络,更让人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,令她惊艳不已。

  本次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元,学子们登临镇海楼,探秘冶山遗址,漫步烟台山,夜游闽江;走进福州家庭,了解鱼丸、太平燕等美食背后的家宴文化与家风传统;还将结合港澳台发展经验,为中轴线未来发展设计创意方案。(完)

“guowuweiyuanjianguofangbuchanglishangfujiangyu5yue31rizhi6yue4riyingyaochuxidi20jiexianggeliladuihuahuibingfangwenxinjiapo。”zaizuotian(5yue29ri)deguofangbulixingjizhehuishang,fayanrentankefeidaxiaodeyijuhua,daxiaoleyixierendezhongzhongcaice。“(“)国(guo)务(wu)委(wei)员(yuan)兼(jian)国(guo)防(fang)部(bu)长(chang)李(li)尚(shang)福(fu)将(jiang)于(yu)5(5)月(yue)3(3)1(1)日(ri)至(zhi)6(6)月(yue)4(4)日(ri)应(ying)邀(yao)出(chu)席(xi)第(di)2(2)0届(jie)香(xiang)格(ge)里(li)拉(la)对(dui)话(hua)会(hui)并(bing)访(fang)问(wen)新(xin)加(jia)坡(po)。(。)”(”)在(zai)昨(zuo)天(tian)((()5(5)月(yue)2(2)9(9)日(ri))())的(de)国(guo)防(fang)部(bu)例(li)行(xing)记(ji)者(zhe)会(hui)上(shang),(,)发(fa)言(yan)人(ren)谭(tan)克(ke)非(fei)大(da)校(xiao)的(de)一(yi)句(ju)话(hua),(,)打(da)消(xiao)了(le)一(yi)些(xie)人(ren)的(de)种(zhong)种(zhong)猜(cai)测(ce)。(。)

四川15岁女孩办订婚仪式 被举报叫停

  而厄瓜多尔白虾凭借着品质、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,迅速打开市场。在樊旭兵记忆中,厄瓜多尔白虾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,并在2018年后受益于关税政策的调整,增长更加迅速。2017年底,中国宣布对厄瓜多尔白虾降低关税,这一品类的对华出口显著增加。如今,中国已经成为厄瓜多尔白虾第一大出口目的地。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产品推荐

国产数码宝贝第二部剧透
¥
368.00
4.6分
南阳召开新闻发布会,再回应“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”情况
¥
358.00
4.9分
一人之下漫画 625 话
¥
3588.00
4.6分
巴黎主帅确认梅西即将离队
¥
5280.00起
4.5分
柳州惊现神秘「冥界之花」
¥
3399.00
4.7分
徐明浩直播
¥
578.00起
4.8分

最新评论

新程序